議題調配室|媒體是毒

【0627-0710】不只新聞報,還要素養level up

 

本週精選新聞事件

  1.  彰化監獄科技防疫 今啟用LINE視訊會面替代窗口接見 / 0629 聯合新聞網
  2.  有夠恐怖!日本樂園「監牢摩天輪」高空冷風狂吹 設計用意笑翻網友 / 0710 ETtoday
  3.  警結合直播主宣導犯罪預防 反應熱絡 / 0712 中時新聞網

 

 

編按:大眾媒體從小形塑我們的價值觀,可是裡頭卻潛藏許多偏見和謬誤,阻礙我們去理解更大的世界。這樣的媒體其實和「毒品」一樣傷身,若我們無法識讀媒體,我們便丟失了一部分自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任由有心人士操控了我們的想法。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一起看看這兩週出現了哪些新聞吧!

 

 

 


▎彰化監獄科技防疫 今啟用LINE視訊會面替代窗口接見 ▎0629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5565985

相似報導〈「親情聯繫疫情不間斷」 高雄女子監獄啟動Line視訊會面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28/2017630.htm

 

防疫警戒提升到第三級,彰化監獄善用人力,由具備電線專長的受刑人協助建置視訊接見服務,今天(29日)第一次啟用,12名受刑人上線跟家屬視訊,個個聊得興高采烈,心情大好。(取自內文)

 

 

💉  由於監所空間狀況特殊無法避免群聚,因此相關單位研擬將原先的窗口接見服務改為線上,近期開始實施。

 

此篇新聞旨在記錄受刑人和家屬行動接見的過程,然而針對這邊選出的兩篇報導還是有想要提出和讀者一起思考的部分,比方說新聞中的框架多半採取「溫馨向」的設定,雖然讀來相當感動,內心也受到安慰,卻還是不免被現實拉回來一點。

 

舉例來說,開頭直述與家屬接見的受刑人們「心情大好」,這句話讓人不禁思考,或許與家屬見面時確實會有快樂的感受,但依房子人的理解,受刑人也可能會出現後悔、自責等比較難過的情緒,這個複雜是外人難以透析的。

 

此外,內文寫道「姊姊一再鼓勵他不要自暴自棄,句句關懷和鼓勵,他點滴在心頭,一定不讓姊姊和家人失望。」類似的起手式在房子人接觸訪問受刑人和更生人時也相當常見,即使我們願意相信他們心裡都不希望再次讓愛的人失望,卻還是無法避免種種讓遺憾再次發生的因素。在《教出殺人犯》一書中提到,所謂「堅定的決心」是「靠不住」的,唯有受刑/更生人願意正視與表達他的「擔心」,才有機會讓人觸碰其內心世界,看見真正需要處理的部分。

 

更多疫情下的監所狀況、受刑更生困境,請至以下連結。

 

 

🚑 振作點啊試試這個吧之延伸閱讀

1.暗房曾做過的更生人訪談,當天有和大哥們聊到面對家人的情緒 https://reurl.cc/83z3gd

2.疫情期間口罩在監所成為另類交易物品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58960

3.憂心監所成為防疫破口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59464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7070258.aspx

4.更生人、馨生人等弱勢群體幫助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72027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5592661

 

 

 


▎有夠恐怖!日本樂園「監牢摩天輪」高空冷風狂吹 設計用意笑翻網友 ▎0710 ETtoday

https://fashion.ettoday.net/news/2025220

 

日本富士急樂園以各種刺激遊樂設施聞名,官方宣佈從今年7月21日起,園區中的「閃亮之星摩天輪」將有其中兩個車廂會被改造為「監牢車廂」,並對此設計概念表示希望乘客「向著你面前的富士山懺悔你的罪惡」。(編輯自內文)

 

💉  這則報導讓暗房看得是又好氣又好笑,對於這樣的創意想法感到很無厘頭。

 

根據內文描述「讓旅客在完全鏤空的鐵條監牢裡緩慢升上50公尺高空,任憑冷風狂吹」,可以想像此設施勢必讓追求刺激的遊客期待不已。

 

但就如同一些網友看到這則訊息後留下的反應——「這跟懺悔有什麼關係?」我們也思考了一下這件事的意義,有時候面對寬宏的風景確實能夠感到自身的渺小,讓人對生活、生命產生體悟,不過正如房子人再三希望傳遞給各位小微光的觀念,那就是犯罪的成因實屬複雜,此設施和意象僅能提供娛樂效果,若娛樂過頭形成了麻痺,則可能讓人忽略真正監所的問題與景況。

 

 

 


▎警結合直播主宣導犯罪預防 反應熱絡 ▎0712 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712002774-260421?chdtv

相似報導〈疫情趨緩竊盜毒品詐欺犯罪蠢蠢欲動 台南警方今天宣戰〉
疫情趨緩竊盜毒品詐欺犯罪蠢蠢欲動 台南警方今天宣戰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相似報導〈疫情防治青少年犯罪不打烊 霧峰警辦書法揮毫、線上有獎徵答〉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600519 

 

 三級期間青年使用網路機會增多,犯罪集團抓準少年社會經驗不足,以各種通訊軟體招收利誘青少年從事詐欺或販毒等犯罪行為,全台各地警政機關為避免法治觀念薄弱之青年受害,增加網路犯罪預防宣導、舉辦有獎徵答活動,並加強警備資源進行巡邏偵查。

 

 

💉  犯罪防範雖然重要,對於警政機關能夠提出別於以往的宣導方式、加強與民眾互動這樣的美意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卻也深知防範是一個消極的概念,面對犯罪也不僅是用「打擊」的戰鬥、暴力與對抗心態,我們應該看真正的原因,並且試圖去解決更核心的問題,才不至於讓防範工作越做越辛苦,甚至缺乏積極效果。

 

暗房曾經做過一則非行少年的介紹,前輩「逆風劇團」們也一直致力於改善青年們的生活處境,創造連結去轉換青年的處事思維,在我們的經驗裡,許多會走上歧途的少男少女都曾面對過來自家庭、同儕或社會的創傷(trauma),例如童年時期遭受父母忽略、環境無法安心學習,甚至遭遇來自他者的暴力。

 

在紀錄片 ”The Wisdom of Trauma” 中,加拿大精神醫師Gabor Mate認為,「任何形式的成癮問題均與創傷有關」,應視為社會集體流行病來治療,Compassion Prison Project主理人Fritzi Hortsman更提到,她接觸的有六成以上受刑人無論男女都存在至少6個以上的心理創傷,可見其與偏差行為的關係,也再次顯示我們應該正視過去,確實對症下藥,而非把思維停留在表面。

 

 

🚑 振作點啊試試這個吧之延伸閱讀

1.暗房製作的非行少年介紹 https://reurl.cc/vqogKa
2.其他疫情下的犯罪案例,並可延伸心理與社會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558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