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裡的人,從這裡開始...

創辦人 | 蔡妙涵

「如果可以當一個好人,誰想要當壞人?」

 

這是每每收到受刑人來信時所感受到的,最普遍卻也最沈重的無力感。之所以會踏入「監所與更生議題」,在於它對我來說較其他社會議題更加特殊——因為這件事確實發生在我自己和親友的身上,否則我或許不會去意識到,更不會執著於重新思索。

 

一切的起點,因自己身邊的家人是台灣共七萬多的受刑人,之一。

你聽過:「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嗎?

 

小時候有一天,當時父母都去上班了,獨留我一人在家,我聽到有人按門鈴,想都沒想就直接開門了。當晚我跟爸媽報備這件事,原先是想誠實的,沒想到卻被巨大的擔憂淹沒:「不是跟你說過,要離陌生人遠一點嗎?如果是壞人怎麼辦?」天真如我竟然回答:「你又不認識他,怎麼知道他是壞人?」

 

是的,對於沒有親眼看見的人事物總是抱持懷疑的我,想當然爾也對那位身在監獄的家人感到無比好奇,因此我開始寫信。即使已記不得第一封信我們寫了什麼內容給彼此,但每封信除了一些資源需求詢問外,其餘滿滿都是窩心的問候:「oo身體不好,幫我提醒他,要注意保暖」、「xx最近開刀,身體還好嗎」、「祝ss生意興隆喔」、「你自己身體也要顧好,記得多喝水,不要太勞累」,然後再附上一個可愛的小插圖;還有更多時候,是對方正在勾勒、規劃出獄後的生活——考取證照,成為一個專業的健身教練。

 

內心抱著疑問,催生出「暗房裡的人」

 

「如此人性的他,為何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失望而選擇消極以對呢?」

「對於他的夢想,我也要像其他人一樣,消極勸說現實的殘酷嗎?」

「如果我有夢想,我就可以無畏地去尋求支持、實踐,那他呢?」

「老師不是總說,每個人都有追尋與實現夢想的權利嗎?」

 

於是暗房誕生了,成為現在大眾所見的樣子。

 

我們期待能將受刑人/更生人的生命故事呈現給社會大眾,就像暗房中等待被沖洗的照片一樣,每一張都有屬於自己的珍貴之處,即使它可能不光明,卻隔外真實,也都盼著被重新認識與理解。

 

「暗房裡的人」試圖在受刑人/更生人與社會大眾之間建立起一座互相同理、對話的橋樑,致力讓這個社會的樣貌更多元而完善,期待有一天,所有一同生活的人們,都能夠分享著更加普遍的接納與包容。

願景

希望暗房未來能成為受刑人/更生人出獄時能想到的地方,

 

並成為像家一樣給予資源、支持、歸屬感的存在。

 

陪伴

同理

溝通

社群

Mission

使命|

01 蒐集、分析及傳播受刑人或更生人的生命脈絡

02 建置社會與受刑人或更生人的溝通平台

03 建立受刑人出獄後更生的交流社群

04 推動社會與受刑人或更生人社群間的交流活動

05 提供受刑人或更生人賦歸社會所需的資源

06 促進與國內外監獄改革相關的聯繫與合作